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度“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5-03-14 [来源]: [浏览次数]:

各学院团委、学生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实效,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经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度“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行走的思政课—探索思政教育的多元实践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建设要求,紧扣学校大思政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创新信仰公开课开展方式。通过校内外资源联动、学科专业特色驱动、文化场馆场景带动、学生社团活力促动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构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立体化思政育人场景,切实将党的科学理论的大体系、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微元素、小故事,引导苏科大青年深刻理解理论背后的价值追求和情感温度,不断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

三、活动对象

全校青年师生

四、活动内容

(一)推进多元融合,打造创新品牌

建立"组织协同、资源整合、跨界融合"工作机制,依托学院团委、青年学习社、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各级团学组织,重点围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振兴、教育脱贫、基层治理、科普宣传等领域开展实践,形成“公益+思政”“双创+思政”等创新模式:

1、学科特色融合:鼓励各学院立足特色专业优势,开发具有学科辨识度的思政实践项目。将思政元素融入实地考察、行业调研、产学对话等环节,将专业认知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例如:文科类专业开展非遗保护类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师范类专业通过支教助学、理科类专业组织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教育事业发展;工科类专业推进科技下乡、AI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技术升级。

2、志愿服务融合:围绕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设计主题式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教育脱贫、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科普宣传等领域建立“实践-反思-成长”闭环机制,开展“支教日记·青年说”分享会等,推动志愿服务向思政育人载体转化。

3、双创项目融合:搭建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协同平台。结合"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构建实践育人链条,重点孵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教育公平等领域的创新项目,培育具有社会价值导向的创新项目,促进双创项目与思政教育有机衔接。

(二)深化思政教育,凝练精品团课

各学院须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微团课”视频以及主题活动案例,重点提炼乡村振兴、教育脱贫等领域的实践故事,通过主题团课、信仰公开课进行宣讲,实现基层团支部全覆盖,并同步整理团课主题、宣讲场次、时间地点及宣讲成员信息,填写《团课宣讲成员汇总表》(见附件)。请各学院做好对宣讲成员的持续培养,重点推荐优秀骨干参与后续江苏省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等品牌赛事。

(三)强化示范引领,加大推广力度

各学院须择优推报1例精品微团课(含微团课视频、活动案例)。校团委将统一组织评审,遴选"精品微团课"进行表彰,并通过团属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引领

活动需紧扣思政育人内核,注重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课程化转化,避免流于形式化社会实践,请各学院把握好活动方向。

(二)突出品牌创新

鼓励校地共建、跨学院、跨支部、跨社团联动,形成品牌化、可推广的活动方案。

(三)注重宣传推广

提炼亮点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学思践悟”浓厚氛围。

六、材料申报

各学院须择优推报1例活动成果(包含微团课视频、活动案例)、《团课宣讲成员汇总表》和《媒体报道情况统计表》。微团课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格式为MP4,画面清晰;活动案例需包含活动背景、实施过程、育人成效等(1000字以内)。将以上材料(微团课视频、活动案例、宣讲成员汇总表)统一打包,命名《学院+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案例》,于9月30日前发至团委信箱uststw@126.com。

附件:1.《团课宣讲成员汇总表》

         2.《媒体报道情况统计表》

共青团苏州科技大学委员会

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