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我校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缅怀革命英烈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赓续精神血脉中厚植家国情怀。
4月9日下午,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共建活动暨2025年新团员入团仪式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开展。苏州革命博物馆副馆长王中衿和校团委书记黄凯共同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挂牌。双方就积极推动校馆合作,共建共享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搭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平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新团员代表有序参观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听取微团课,并面向团旗庄严宣誓,向革命烈士表达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
各学院团委立足专业特色,以创新形式持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以"科技赋能红色传承"为切入点,开展"数字红旅"编程大赛,参赛同学运用计算机语言、数字化手段生动再现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推出"AR追思·英烈永驻"互动项目,将收集的英烈故事转化为校园红色地标,师生通过手机扫码触发AR实境课堂,实现"指尖点阅历史,步履丈量信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实施"寻根铸魂"工程,组建师生团队深入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11处红色基地,抢救整理革命史料,结合口述史研究,完成《无名烈士身份考据》等烈士传记创作。文学院"红普黔行"实践团远赴瓮安塔坡烈士陵园开展实地祭扫,团队同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现场备课,将采集的英烈遗物故事等鲜活性素材转化为沉浸式微团课。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校团委依托"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贯穿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的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至多维度的教育场景,实现思政教育"走新"更"走心"。未来,将持续深化"沉浸式”思政课建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的鲜活教材,让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