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正文
顾银君

2017年苏州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18-06-19 [来源]: [浏览次数]:

       

        2017年,学校共青团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化宣传教育实践
        1.学习促教育。按照学校党委、团省委工作部署,切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和团学干部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深刻认同、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在行动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实现所有团支部、学习型社团全覆盖。落实学习活动“进支部、进团课”——举办主题团日活动累计600余次;落实学习活动“进社团”——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指导社团开展学习活动100余场;落实学习活动“进网络”——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联等新媒体平台,开设“青春践行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专栏。举办两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党团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校外实践等活动,深化爱党爱国爱校意识教育,引导我校团员青年关注社会进步、投身学校发展、承担历史使命。 
        2. 榜样促成长。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程,以“思想引领”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党96周年等契机,围绕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史国情、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形势政策等主题教育活动180余场。组织开展校级“与信仰对话”、 “梦想公开课”十余期,院级近20期;举行“我的青春故事”校级报告会及院级报告会15场。邀请到全国道德模范、文化学者、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等名人名家来校开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职能促提升。本着“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初衷,贴近当代青年特点,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团组织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制定《关于在全校共青团组织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实施方案》,强化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凝聚青年力量。继续办好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试行青共校学习班与党团知识竞赛并轨辅导,带领学院团委营造了“高年级带低年级,团学骨干带头学”的良好学风,指引我校大学生“学党章团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团员”自觉内化。    
        二、以“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为龙头,促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创优
        1.以赛事引领创新创业工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校内赛组委会,于去年3月启动校内选拔赛,着手选拔和培育优秀项目。推报9件作品参加省赛初赛,7件作品入围省赛决赛。在省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其中特等奖作品入围国赛,并在国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国际专项赛中,1件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的取得,有效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创新热情,扩大和提升了大赛的参与度、受益面、影响力。今年5月启动了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各学院团组织结合“挑战杯”主题宣讲月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学习“挑战杯”的学术氛围;各学院团组织精心组织、认真选拔,共收到各学院初评后的作品47件,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多场培训,进行了校内复评和复赛答辩。
        2.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以大学生科协、创协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为双核,开展双创类活动,促进大学生能力提升。全年开展了“创新四问”大讨论、创业培训、科技知识竞赛、创意大赛、广告设计大赛以及校外科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吸引凝聚了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增进大学生创业交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大学生典型的引领作用,全年举办校级、院级创业讲堂、创业典型累计40余场。充分激发了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锻炼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涌现了翟天麟、戚倩倩、宦心怡等一批“四创青年”典型。邀请校内专家、校外企业家、学者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来校为大学生创业释疑解惑。
        3.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协助学校双创指导中心,开展省创新训练实践项目组织立项和校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系列工作。2017年全校共有250个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经过专家评审,共有78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资助,60个项目获得校级资助。今年4月-6月,往年立项的省级、校级共122个项目通过了结题验收。举办第十七届“金秋苏科”科技文化活动,共遴选25项校级活动,历时2个月,各学院结合专业开展了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品质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氛围。暑假期间校团委联合政府机关和青商企业开展了2017年“筑梦计划”苏州市大学生参与市级机关相关岗位实习活动和高校青年创业体验计划实习活动,累计共有20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加。通过实践,增进了大学生对政府机关、街道社区工作的了解和对企业发展艰辛的理解,感受到了创业环境、体验了创业历程。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1.彰显品牌文化活动新魅力。组织开展第四届“五四文化季”、校园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等60余项大型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团委联合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展毕业生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首届大艺展获奖作品展等活动,营造高雅艺术氛围,联合省政协开展第十一期“戏曲走近大学生”戏曲展演活动。在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喜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今年,选送2名老师参加省公共艺术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指导水平。
        2.凸显“三走”活动新亮点。深入开展2017年“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全年开展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跑步节、骑行等活动百余场,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提升“三走”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公益性。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参与苏州市太湖国际马拉松等活动,拓展活动参与面,扩大学校影响力。   
        3.构建学生社团文化新影响。召开学生社团联盟发展大会,实施学生社团挂靠制度,组建“六大社团联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分类分层指导,扎实推进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继续开展第十二届“社团春声”巡礼活动,共计“力学笃行”、“学以致用”、“青春秀场”、“公益暖心”四大篇章,涵盖30多个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主题活动。新程剧社荣获“江苏省百优社团”称号,碧水蓝天协会荣获江苏省大学生核与辐射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
        四、以实践育人为导向,促进青年学生素质拓展
        1.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稳步推进。我校共青团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PU平台记录,进一步完善可量化的第二课堂考评体系,学生通过申请认定和活动参与获得学分。今年3-5月,我校学生2016年度的申请认定类学分全在PU平台上完成申请,共有15096条学分申请通过审核。PU平台现有在校本科生注册用户17150人,活跃用户16431人,用户活跃度95.8%;全年各类学生部落通过平台共发起各类活动1903次,其中文体艺术活动326次,创新创业活动213次,道德修养活动492次,身心发展活动480次,社会工作技能培训活动153次,志愿服务活动239次,参与人数近4.9万人次。在平台上的活动发起率和参与人数较往年有了极大提升,实现了校园活动全覆盖、班团组织及社团全参与。 
        2.志愿服务扎实有序、成果颇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结合特色优势,围绕苏州地方发展大局和社会服务,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构筑志愿服务品牌、拓宽志愿服务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参加了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苏州环太湖国际马拉松、苏州市吴中区净山、无偿献血、文明轨交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达1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000小时;先后加入苏州高校禁毒志愿服务联盟、苏州市高新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联盟等组织,从多种渠道、多方面展现苏科大青年志愿者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参加2017年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并荣获省优秀项目奖;2017年西部、苏北计划录取大学生志愿者19名,创历年新高,荣获2016年“江苏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做好义务献血工作,累计组织献血活动16场。学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2017年度苏州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十九大”宣讲志愿服务队荣获“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
        3.长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以“喜迎十九大,共筑青春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全校1.5万余名学子,13支省级重点团队,46支校级重点团队,200余支院级团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注重加强媒体宣传,成立大学生记者团,对团队的实践一对一跟踪服务和进行收集稿件信息;暑期苏科大团委微信推出“三下乡”专栏,共编辑推送28期、累计98条,及时准确的报道我校社会实践团队活动进展;新华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对我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在各级媒体上累计报道117次。承办苏州片区的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宣讲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大学生宣讲团先后通过主题宣讲、故事分享、红歌唱响、与百姓“名嘴”交流等形式深入苏州城乡10个社区开展了“喜迎十九大”巡回宣讲活动,推动城乡基层形成喜迎党的十九大的浓厚氛围。在团中央的各类表彰中先后荣获“优秀实践团队”、“最具影响好项目”、“深化改革行知录”等奖项。
        五、以与青年相伴为目标,打造新时期校园媒体矩阵
        1.继续加强媒体组织队伍建设。面向学校各级团学组织招募讲政治、有热情、懂技术的网络青年,扩大共青团网宣员和网评员队伍,由校团委统一管理;强化信息员队伍,在校团委统筹下,各学院团委建立新媒体分中心、明确各学院“青年之声”负责人,校级学生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新媒体工作,并规范报送机制、举办培训班、建立考核制度;定期举行全校各级新媒体组织交流会,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做到互推互助,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团内信息资源库;强化专业运行队伍,面向全校公开招募大学生新媒体中心成员64人,并根据团工作新特点,增设《苏科青年》编辑部、江枫工作部,实施“指导老师-主席-部长-干事”四级管理模式,邀请学校新闻专业老师、社会媒体人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
        2.全面打造新时期校园媒体矩阵。全面打造微博(苏州科技大学团委)、微信(“你好苏科”)、网站(苏科青年、苏州科技大学学生会)三位体的团属新媒体阵地,积极活跃“青年之声”平台,全年累计发布原创微信图文498篇,全年总阅读量达446099次,阅读人数256652人次,点赞数8053次,以“你好苏科”为核心的微信矩阵粉丝数突破1万1千人,有效联系并深入影响广大青年大学生。面向全校征稿出版第31、32、33期《苏科青年》杂志,提高发行量并加大宣传力度,探索传统校园纸媒发展新路径。作品《最苏开学季|九月,最美不过遇见你》、《人物志|来自苏科大的“95”后中国女兵》以及三篇社会实践类推文被团省委“团学苏刊”转发。
        3.创新共青团媒体运行模式。根据我校共青团工作新特点以及媒介载体和工作要求的新变化,调整大学生新媒体中心内部结构,增设大学生记者团、《苏科青年》编辑部、江枫文创工作室。适应“98后”青年大学生新的思维、交流方式,面向全校征集产生我校共青团卡通形象“小芯团”,并依托其创造衍生文化产品,深受师生喜爱。面向全校组织开展“阳光新媒体,助力青春梦”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喜迎十九大,军姿展示开学季”视频征集大赛,反响强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团中央、团省委各类新媒体作品征集活动,以比赛为抓手,提高媒体运营团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我校作品入围团省委军训视频作品十六强。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各类校园媒体的创新性和时效性特点,完善《校团委官方微信征稿要求》,《<苏科青年>征稿要求》,规范组稿、撰稿、审稿的方式和流程。
        六、以团学改革为统领,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1.深入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认真开展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相关工作,巩固基层团支部主阵地,提高基层团组织活跃度。继续开展“一支部一项目”品牌活动,各基层团委报送项目100个,最终遴选30项作为校级重点培育项目。组织参加“魅力团支书”、“活力团支部”评选活动,百川求知社团支部入围团中央2017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评选。认真参与并组织省、市、校三级五四评优活动,建筑协会团支部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王松同志获得“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陶中亮、顾雨婕同学获得 “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同时6人次获得苏州市先进集体和个人。 
        2.继续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培养。深入学习十九大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团干部的党性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与能力素质,定期开展基层团干部专题讨论会、学习会。5月,组织团干部参观苏州市树山双创中心实践基地,举行“一学一做·乡村复兴”主题实践活动,拓宽青年工作视野,提升工作品牌特色。积极组织专兼职团干部做好“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扩大服务青年覆盖面,增强团干部与青年的紧密,提升基层工作活跃度。积极选派团干部参加苏州市优秀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训班、苏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团干部和青年骨干培训班等,提升团干部团务工作能力。
        3.优化创新大学生菁英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我校青马工程,开展校、院两级团学组织菁英人才培训班、团干培训班等十余场,通过十九大报告学习会、道德模范分享会、优秀青年分享沙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题活动、团队素质拓展提升等活动,增强学生骨干的政治意识,拓宽社会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邀请我校优秀青年毕业生返回母校,开展“青年之声”最美青年分享会,选调生、媒体工作者、教师等行业代表分享青春成长成才经历,激励学生骨干扎实工作、锤炼品质。选送2名学生骨干暑期参加团省委举办的“青马工程”第十一期菁英人才班学习。
        4.积极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改革。按照《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江苏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发展,围绕我校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校团委于2017年10月出台《苏州科技大学共青团改革方案》,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握关键环节,构建常态化工作交流机制。指导校学生会出台《苏州科技大学学生会改革方案》,健全和规范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并于10月召开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巩固完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引导、管理和服务。校团委、校学生会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团委、学生分会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稳妥有序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