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正文

2021年苏州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3-04-04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我校共青团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按照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大抓团的基层建设”、“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黑科技专项赛获得全国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团支部获评“江苏省百强先锋团支部”,校团委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筑牢精神基底,加强顶层设计,新思政领航新征程

校团委以党建带团建为根本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引领工作贯彻共青团工作全过程。在信仰公开课、青年大学习和青马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树立新思政观,引领青年学子在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持续深化“信仰公开课”计划,打造团建引领青年的流量新风尚按照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学习要求,推进信仰公开课活动常态化品牌化、特色化。理论“高标准”,打造“党史+微课”模式。校、院两级共青团组织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打造了“重温党史忆初心”系列信仰公开课。邀请校领导、校外党史专家以及校级信仰公开课讲师团进学院进支部进社团开讲,同时结合线上录制微课方式进行广泛传播。截至目前“重温党史忆初心”信仰公开微课已经开讲4期,覆盖千余人。课程“高质量”,力求载体与形式创新。本年度“信仰公开课”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鼓励团员青年将党史、新思想的学习与校外教育基地相结合,开展“青春向党,奋斗强国,打卡红色基地”主题团日活动,引领学生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和新农村等场所中学习领悟党的百年建设成就,《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沉浸式信仰公开课获评省级示范课。行动“高效率”,推动学习向实践转化。在建党百年之际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红色调研、打造红色课堂、传播红色精神,依托交流会、座谈会、成果展览等形式,组织学生讲述实践故事及收获。全校500余名项目成员、100余名指导教师、50多支红色实践团队,将走访调研获得的资料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了100余份高质量的红色调研报告及实践视频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二)扎实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构筑团员青年党史的学习主阵地。着力深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创新发展,通过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相结合的学习体系,开展深入有效、内容新颖、贴近青年的学习活动。化学习教育内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邮品史料展、“齐贺建党一百载,启航奋进新征程”党团知识竞赛、“百年奋斗展芳华、青春向党勇前行”党史知识竞答、“牢记青春使命,做好新时代‘火炬手’”等各类党史教育活动,将党的百年历史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不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活化学习教育载体。继续完善基层团组织青年学习社的建设,依托学习社开展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余场。每周班团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共同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知识竞答活动全校全年团员总参与率超过75%将党史知识学习纳入本年度青共校考试内容,全校共有11015名学生参与考试,通过达82.3%。强化学习教育宣传。举办“党的光辉照我心之我是传承者”“青春为祖国绽放”、“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大讨论”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习、“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教育宣传使得团员青年的党史学习入脑入心。

(三)不断完善“青马工程”机制,握紧团干部精神传承的榜样接力棒。推进“青马工程”培养的范围、质量双提升,促进团学干部能力水平迈上新台阶。分层落实培养制度。按照《苏州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相关要求,各学院团委按照学制1年开展基础班培训,今年共有500名学员参与并顺利结业;骨干培训班、卓越人才培训班围绕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及实践锻炼等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共有248名学员参与并顺利结业抓实榜样示范引领注重对优秀青马学员榜样的树立,发挥朋辈教育功能对青年学子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优秀青马学员的先进典型事迹,“苏科大青年说”、“青马学员说”为主题,共在校团委官微发布7场讲演,阅读量1万余次,线上开展优秀学生分享会”活动20余场。师资队伍素质过培训、课题立项等方式,全方位提升青马工程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多名团干部参加省、市级共青团干部培训班今年共确立校内共青团课题立项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17项,为团干部及关心共青团工作的教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

二、立足强基固本,压实主体责任,新格局展现新作为

根据团中央《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我校共青团不断强化团的组织建设基础,推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进一步落地落实,将基层团学组织打造成为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坚强堡垒。

(一)把牢共青团组织“定盘星”守正创新夯实基础建设校团委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加强团员教育管理,突出团支部引领作用,把从严治团的目标与标准化、激励化和精准化的要求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教育评价制度化,规范团员组织管理。发布《苏州科技大学发展团员和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苏州科技大学新时代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制订我校共青团激励机制指导大纲,加强我校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的先进性和荣誉感教育,全年共发展新团员150名建设要求标准化,激励支部创先争优。深入实施“两清单一争创三落实”支部建设计划。全面落实“苏州科技大学团支部工作清单”和“苏州科技大学团支部工作成绩单”,对团支部工作分模块进行记录、跟踪及评价。持续开展“百强千优基层团支部”争创活动,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团支部获评“江苏省百强先锋团支部”,15个团支部获评省级“千优活力团支部”。流程控制系统化,完善组织运行记录。充分运用“智慧团建”平台,以信息化手段记录工作流程。完善平台中团组织、团干部、团员的数据录入工作,使团家底更加清晰。推进“学社衔接”工作,做好毕业生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目前平台中“学社衔接”率为98.3%。利用平台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以百分制赋分评定形式,帮助团支部对标找差、整改提高

(二)打好学生组织改革“主动仗”,从严治完善职责功能。坚持校党委领导,在深化改革道路中不断完善团学组织格局,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深化改革谋发展,建设锐意进取学生会组织。11月17日和24日分别组织召开了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完成学委会、研委会换届工作。开展春秋两季学生会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培训,深化学生会工作人员宗旨意识和规章制度教育。通过职能部门面对面、学代会提案“一帮一”学习互助工作,打造“我为同学做件事”品牌活动项目。强化管理定方向,打造规范有序的学生社团。成立学生社团管理部,加强对学校学生社团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修订《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办法(2021版)》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和年审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审批和管理工作。今年我校共注册79个学生社团,注销2个社团。牢牢把握社团正确的政治方向,定期召开社团骨干培训大会、社团调研交流会组织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社团春声巡礼活动,共立项30个社团的红色项目,将课程思政紧密地融入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中,得到了《中国青年报》10月12日11版专题报道。开展百团大战、星级社团评比等活动,打造典范社团。

(三)筑牢共青团攻坚“压舱石”,培训实践提升能力素质。团学干部是共青团组织的骨干力量,校团委注重团学干部的全面提升,以“先锋+”精神为主线,持续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使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肩负起各项工作的重任。积极进取做表率,培养学习劲头足的团学干部。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团学干部,做好分级分类培训。举办第六期“先锋•青马工程”卓越人才班,第五期“先锋•学生骨干技能”培训班,第四期“先锋•新生团支书”培训,第三期“先锋·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本年度共培养团学骨干1417人。组织“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2名教师获评兼挂职团干部、青年教师专项赛省赛二等奖,1名学生获评基层团支部书记专项赛省赛三等奖。明确要求担责任,培养自我要求严的团学干部。出台《苏州科技大学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团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工作,落实团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压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责任,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协同提升。素质提升显成效,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团学干部。从多个方面提升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引导广大团学干部积极向“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目标奋进。本年度团学干部在各级表彰中获多项荣誉,一人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一人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四人获评团市委先进个人。

三、聚焦创新创业,助力青年成才,新思路实现新突破

校团委不断探索和挖掘创新创业的内容及形式,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工作,与兄弟部门和学院共同带动学校创新创业氛围的整体提升。

(一)促进赛事联动,搭建双创展示平台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赛事对学生创新创优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用,集合全校力量为赛事配备政策、集聚资源、输送人才。在政策激励上持续发力。继续优化完善《苏州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为赛事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在项目培育上持续发力6月启动了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共收到各学院初评后的作品54件,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了多场培训指导,并于12月成功组织了校内选拔赛复赛,遴选出17件作品进入校内赛决赛。在竞赛组织上持续发力。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校团委会同相关学院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发掘优势技术,设计应用场景,提供资金支持,优选参赛项目,最终获得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特等奖的取得实现我校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挑战杯“红色专项”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体赛获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专项赛同时获省级奖项16项,学校获评省赛优秀组织奖。

(二)注重活动效果,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组织开展以创新创优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加大创新创优服务网的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举办金秋苏科大。积极开展第二十一届“金秋苏科大”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围绕学校实践育人目标,全校遴选100余项科技文化活动项目,项目紧扣学院特色,内容丰富,氛围浓厚。发挥双创类学生组织主体作用,开展了创业培训、金秋苏科知识竞赛以及校外科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开展就业帮扶。聚焦我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群体,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建立六个注重”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就业帮扶相关工作全校共有33名团干部帮助49名建档立卡毕业生成功就业,成功率达到100%,开展就业引导服务27场,覆盖人数1356人,开展劳动就业技能提升等19场,覆盖人数950人。启动百校万岗。全年共计举办2场“百校千企万岗”就业帮扶活动,参与企业16家,提供岗位数582个,覆盖人数2530人,依托团团微就业后台积极推荐岗位,及时发送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种选择。

(三)组织培训辅导,搭建双创成长平台。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创新创业辅导,为激发学生双创热情、开展双创实践提供指导。比赛培训辅导。邀请“挑战杯”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校院两级系列培训20余场,按项目选题、文本撰写、完善提升、备赛冲刺等不同阶段进行辅导,提高了作品质量,完善了作品成果;同时按照参赛项目的不同学科特点选取不同专家进行了针对性辅导,进一步突出了项目优势和特色。就业帮扶服务。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现场轮流推荐岗位,面向我校毕业生特别是建档立卡的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线上就业岗位推荐、线下求职面试、就业观引导等就业服务,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创业导师现身说法,做好创业服务。校团委联合各学院举办校院两级创业讲堂、创业典型分享等活动40余场,进一步形成创新创业合力,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四、重视素质拓展,提升实践成效,新模式指引新发展

注重青年学生的素质养成,在与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相结合、与苏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的新模式指引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升。

(一)凸显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激发思想素质提升的源动力围绕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以抗疫服务展现青春风采。校团委全年共组织开展防疫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共计参与志愿者5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8000余小时。暑假期间,我校共有500余名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乡村基层,助力疫情防控。校团委精心准备防疫物资包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们送去学校的关怀。多种活动强化劳动观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如“文明宿舍,你我共建”特色宿舍建设活动,“食堂监督,你我共见”光盘打卡行动,“绿色校园,你我共享”教学楼清理活动,“书籍整理,遨游书海”图书馆志愿活动配合后勤部门在校内13个站点安排志愿者监督引导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以品牌项目申报成果奖项“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团队获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团队”提名奖。开展西部、苏北计划宣讲会20余场,今年共有7名学生被西部计划录用,13名学生被苏北计划录用。4个项目入选苏州市2021年禁毒宣传“青盾计划”组织和个人先后荣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提名奖”,“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等省级奖项10余项。

(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增强学用融合发展的竞争力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圆满完成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规范,形式多样今年全校共有14825名学子,1支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十强团队,6支省级专项实践团队,15支省级重点团队,50支校级重点团队130余支院级团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媒体关注,宣传有力充分利用传统纸媒、网媒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影响力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团学苏刊微信平台推送社会实践报道3篇,苏州科技大学微信平台推送社会实践集锦2篇,苏科大团委微信平台共编辑推送社会实践活动30活动受到各级社会媒体报道其中包括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媒体上报道380余落实举措,成绩显著学校荣获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实践团队和个人荣获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社会实践基地、先进工作者等省级奖项20余项1人荣获2021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3个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最美团队”称号;2个项目获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三)拓宽第二课堂培养路径,提高课程项目体系的吸引力。积极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工作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完善项目评价体系。按照《苏州科技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实施办法》,PU平台作为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的重要评价工具。积极开发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精品课程教学涉及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多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在课余生活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注重分层管理培训。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新媒体中心PU工作部负责平台维护、组织开展、审核及相关工作,各学院配备相应PU负责学生骨干和团支部负责人,负责管理平台、协助管理活动的发起审核以及申请认定类学分初审,建立了从校团委、学院团委、团支部都有专人负责的结构链,全年共开展PU组织培训30余场。活动运行规范有序。今年3月,2020年度的认定类学分在PU平台上完成申请,共有14977条学分申请通过审核。今年全校在校本科生注册用户16820人,活跃用户13467人,用户活跃度80.07%;全校共通过平台发起各类活动947次,参与人数3.2万人次,实现了校园活动全覆盖、班团组织及社团全参与。

五、推进文化融校,注重美育劳育新理念再创新精彩

将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等理念不断融入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同时不断繁荣校园文化。

(一)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全校组织开展“至恒杯”新生辩论赛、新生球类季、“韶华之梦、以声为启”校园主持人大赛、“社团春声”巡礼活动、“致亲爱的你”毕业生晚会、第三届新星才艺大赛等大型校园活动,为我校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纪念陶行知诞辰130周年暨师德专题教育体验活动、线上“艺术大讲堂”承办江苏省政协第十五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启动式并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共同落实《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劳动积分认定办法》,通过志愿者打卡器进行劳动时长计算,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加强艺术团建设,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期,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凝聚校园内广大艺术人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广大同学提供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积极推出原创作品,包括舞蹈《灯火里的中国》、歌曲《致亲爱的你》、主持《不朽》《百年颂歌》《时代青年说:不朽的丰碑》《大爱之歌——献给人民艺术家陶行知先生》《同心向党逐梦青春》《青春》等作品。在各校级活动当中艺术团纷纷展现风采,舞蹈团携剧目《额尔古纳河》《映山红》参与“致亲爱的你”毕业生晚会、“辉煌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携剧目《灯火里的中国》《唐宫夜宴》参与迎新年晚会。

(三)注重媒体宣传,提升文化育人成效。打造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QQ、网站、抖音平台五位一体的团属新媒体阵地。“苏科大团委”粉丝数目前已达到31165人,全年累计发布原创微信图文183篇,全年总阅读量达35万余次,有效联系并深入影响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呼吁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基层志愿服务当中,开展了“青春战‘疫’ 志愿同行”栏目,展现苏科大青年的风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信念,努力响应“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号召,先后推出“青春‘三下乡’”系列和“苏科大青年说”系列推文“苏科大青年说”系列累计阅读量破万,转发近千次。

2021年,学校共青团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规范团的组织建设为基础,引领学生思想政治为核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严格组织制度实施为保障,在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团员作用发挥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围绕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从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等重点工作入手,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